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活动图片 > 正文
    购物车
    0

    一亩地养一头牛 “粮改饲”实惠看得见

    信息发布者:中王庄
    2017-06-05 08:17:45   转载

      当前,我国北方已有玉米零星上市,南方玉米也有小量上市。预计201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3778万公顷,同比增长1.9%;单产较上年增长1.57%,为5.9吨/公顷;总产预计为2.23亿吨,比上年增长3.3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从市场成交来看,今年的玉米行情仍不容乐观,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已跌破“0.8元”大关。

      深加工及饲料需求疲软、国内外玉米价差的拉大、库存高企等矛盾显性存在,我国玉米产业已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十字路口。

      玉米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8月28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内蒙古调研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时表示,明年东北四省区要力争实现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农业部的规划中,全国三成玉米种植面积被纳入调整范围。而玉米,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农业部近日公开的一份对今年“两会”全国政协提案答复中,其表示将编制《“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该地区玉米种植结构做出调整。

      据介绍,“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

      “事实上,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居民对肉、蛋、奶等消费量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饲养牲畜禽需要用到更多的饲料。也就是说,在“粮食安全”战略下,牲畜饲料用粮已被纳入政策考虑。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尚存在较大的饲料粮缺口,每年约有1亿吨的缺货需要从国外进口。通过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可用作饲料的青贮玉米,不仅可以满足饲料用粮的需求,有助于种养业的统筹发展,也能缓解玉米产能“过剩”的隐患。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2008/2009年度以来国家玉米收储抛储的估算,预计目前国储玉米库存约有国产玉米1.69亿吨,还不包括国储库存中的进口玉米数量。(《华夏时报》引述农产品集购网报道)

      一方面,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市场需求走弱;另一方面,饲料粮缺口明显,农民种植效益下滑。在种植结构矛盾日渐突出的大背景下,玉米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军”,被提到重要议程上来。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在太原召开的“粮改饲”会议上强调,“粮”就是玉米,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

      据了解,玉米和玉米秸秆是养殖业需求量最大的饲料原料,以玉米作为突破口,调整玉米种植品种和利用方式,兼顾发展优质饲草作物,既满足草食家畜养殖的饲草料需求,又能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为农业结构调整探索有益经验,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全国三成玉米地将被调减

      十几年来,受政策、价格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近2亿亩,产量增加近2千亿斤,并于2012年超越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然而,玉米产量高速增长也带来隐忧。

      “当前玉米出现了相对的、暂时性的过剩,特别是东北地区等主产区库存压力较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说。

      在此背景下,调整玉米结构显得愈发迫切。“粮改饲”,成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出现在农业部的规划中。未来,全国三成玉米种植面积将被纳入调整范围。

      与此同时,组织专家编制了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1/3左右的“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结构调整规划。根据规划,明年东北四省区要力争实现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

      8月28日,在“部分省份玉米结构调整推进落实会”上,有业内人士估计,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的玉米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70%。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80%的粮食玉米、15%小麦和45%农作物秸秆被用作畜禽饲料,而这种间接生产方式提供的营养物质总量和生产效率都显著低于直接生产饲料草。

      在山东的玉米种植结构“粮改饲”调整实践中,原来曾是二亩粮食玉米地可以养一头牛,而实行青贮玉米种植后,现在是一亩地一头牛。

      在积极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的同时,中国政府更加要求稳妥。何才文说:“对玉米的结构调整不宜过猛,应当有保有压,一定要保护核心产能和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9月1日在部署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工作时也强调,要妥善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把握好调整发展尺度,科学确定种植结构调整范围,永远不能放松“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维护粮食安全。

      “粮改饲”实惠“看得见”

      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农业部选择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十个省区的33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各试点省区均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制度。

      去年,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丹青种植专业合作社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合作社原先种植的1500多亩青稞、小油菜更换成黑麦和箭舌豌豆混播。这个由粮到草的变化带来最直接的效益便是让每亩地的纯收入提高了近400元。

      收益的提高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改革中来,截至目前,西宁市湟中县、海东市互助县、海北州门源县已利用农田种植燕麦、黑麦、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47.3万亩,占3县总耕地面积的25.65%。

      青海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粮改饲,加快建立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不仅能有效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饲草料供应瓶颈,而且还促进了农牧交错区逐步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种养新格局,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山东省阳信县是肉牛养殖大县。如今,传统的粮食饲料正在被一种叫作“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所代替。在“粮改饲”的调整实践中,原来曾是二亩粮食玉米地可以养一头牛,而实行青贮玉米种植后,现在是一亩地一头牛。

      从去年起,当地数万亩小麦、玉米地被改种专用饲料玉米。“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给当地农民带来增收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然而,要改变“习以为常”的饲养体系,需要有说服力的数据。去年11月,为了用数据说话,阳信县对“青贮玉米”的种植效益进行了实验论证。在一处300亩闲地上,种上了山东省农科院的全株青贮玉米“东丹60”。在干旱之年,试验田亩产量达到1.2万斤。

      “普通玉米连秸秆算上,一亩地也才六七千斤的产量。”阳信县畜牧局局长马文健说,种一季玉米纯收入几百元,种青贮玉米能达到3000元,而经过肉牛转化后,产值提高为4000至5000元。

      “简单说,原来是二亩地养一头牛,现在是一亩地一头牛。”马文健发现,不到一年时间,除了企业自发流转土地“粮改饲”外,还出现了其他“粮改饲”的方式。肉牛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由企业提供种子,农民负责种植和管理青贮玉米。一些肉牛合作社社员也主动把自家的土地“粮改饲”。

      随着“粮改饲”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农业生产过度开发、长期透支之累和土地面源污染之“伤”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并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看得见”的实惠。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